方舟手机版驯化恐龙:理工科文学和中国历史

太平洋在线下载 161 0

白虹

   (东大论坛首发 bbs.tokyochinese.com)

  前个月偶然读到潇水写的《青铜时代》系列,包括《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》,《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》,《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》,《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》,《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》,立刻被吸引了.其实,早在几年前,就在网络上(似乎是水木的历史版),看到有人转载《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》,我一看题目,颇为不屑, 以为又是类似<水煮三国>,<Q版西游记>之类糟蹋历史和经典的庸俗之作,所以竟从没看它一眼.后来因为读到某人郑重其事地推荐潇水的文章,这才半信半疑地找来看看,果然很符合我的口味.而且我越看越佩服,觉得作者的见识和知识,都比我高明很多,不由心生好奇,google了一下作者的身世,才知道原来是早我几届出道的师兄,自述曰:

  "男,七二年出生,四岁时地震,暴雨如注,爹用竹竿挑起床单四角和雨搏斗,合家避雨于床单下,四面雨线滂沱,有诺亚方舟之感方舟手机版驯化恐龙。17岁入清华大学电机系,不甚好读书,甚至留了披头长发,爹来学校时被迫剪短。毕业工作两年后,始知发愤,辞职回清华北门破庙内读英语,一年后赴美,时已26岁矣。在美游历读书三年后,毅然拒绝资本家低薪聘请,回北京做事。"

  虽然是清华电机系出身,但对历史兴趣浓厚.正是清华赋予了他独特的文风和严谨求实的思维方式,即便是写轻松幽默的历史通俗演义,也秉承严格的学术态度,遵循正史,多方考证,去伪存真.正如他自己所说的,"清华教育的那种科学精神、求真严谨精神,使得我不敢歪曲历史,更不敢对不起哪一个古人方舟手机版驯化恐龙。事实上,我根本不采用野史,而是专用正史,即便正史中的文字,被后来学者考证为错误处,也不采用。"

  他甚至宣称,"清华的严谨精神和崇尚真实性,使得我敢于宣称:如果谁能发现我五本书里有一处不符史实处,我宁愿给对方一千块钱方舟手机版驯化恐龙。".当然这话也有点吹牛的成分,好比当年吕不韦养门客作<吕氏春秋>,大言不惭地宣称"有能增损一字与千金".仔细考证下来,他不免会破产的,因为中国先秦历史尚有许多争论不休之处,但这种较真的态度诚为可贵.

  他让我想起另一个理工科出身的文人王小波,同样喜欢卖弄他的数理化,喜欢较真.而且,他们的共同特点是"反无趣",诙谐幽默,冷嘲热讽自成一派,追求杜甫所说的"语不惊人死不休".我相信以后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,文科的殿堂上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,给文坛和文艺圈子注入新鲜的活力.当然,一些抱残守缺,庸碌乏味的家伙将丢掉他们的饭碗,或者转行搞娱乐业,就像现在那帮行将过气的80后一样.

  读潇水的青铜系列,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文风,即用现代观念套在古人身上,来造成荒诞的喜剧效果,说实话,这种方法早被人用滥了,并无新意.最令我感叹的是,他不断地用翔实的资料阐发他独特的历史观点,努力要揭示历史的真相.虽然尼采说过,历史的真相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解释(我忽然想到,这句话很符合科学的习惯,比如,测量的真值永远不可知,只能用不断的测量值来逼近,不同方法的测量可以视为不同的解释),但历史也绝不应当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可以颠倒黑白,指鹿为马.潇水用他的勤奋和博学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,比方说,关于末代暴君如夏桀,商纣,早被人当作是残暴独裁者的代名词,而他却以有力的推理和史实为他们翻案(见《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》),指出这些倒霉的君主很大程度上是被战胜他们的敌人抹黑了,甚至还具有不少美德.另一方面,他们变成亡国之君也是身不由己,成了他们昏庸无能祖先的替罪羊,因为大厦将倾,独木难支,把圣人放在他们的位置也难逃覆辙.

  另外,胜利者及其御用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,涂脂抹粉,到了极其无耻厚颜甚至令人发指的地步,可惜即便他们本领再大,可以一手遮天,蒙骗古人达千年之久,也挡不住历史的风沙滚滚,把泥菩萨的金身吹破.当时间的长河大浪淘沙,把真相的贝壳卷上沙滩来,富于思考和怀疑精神的后人,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本来面目.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周文王了,由于孔子及徒子徒孙的一贯吹捧,连司马迁这么伟大的历史学家都上当受骗,把周文王看作是一个一贯伟大光荣正确的圣人,说他如何"笃仁,敬老,慈少方舟手机版驯化恐龙。礼下贤者,日中不暇食以待士". 但是,以方圆不过百里的周方国,如果只是修仁政,而不修兵甲,很难想象可以"宾服诸侯",最后能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,打败强大的商朝.以现代的观点来重新思考,就会发现所谓"仁者无敌"的虚无荒谬,在古代资源极其有限的时候所谓仁义远不如拳头管用,到了今天其实也是一个道理,虽然我们都愿意相信正义要战胜强权.司马迁也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,并以此自勉,可现在我们知道易经不可能是周文王那个年代能产生的.中国历代的统治者由于投鼠忌器,乐得给枯骨无存的周文王周武王增光添彩,把周国好战和残暴的一面掩饰起来,这样他们的统治也就得了益处(例如清朝皇帝把自己的祖先说成“深仁厚泽,遂有天下",跟周朝取代商朝一样是仁者无敌).

  这样一来,我们所知道的历史,汗牛充椟的二十五史,到底有多少是信史?有多少是正史?又有多少是有意无意的偏见和粉饰?我们引经据典的时候,例如我们由于读过太多太多的历史,于是毫不怀疑地把周文王当作是光荣伟大的圣人,就像古人好不怀疑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.如果要彻底清算中国的历史,去伪存真,还原真相,那么整个中国文化都将经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洗礼,把历史长河的淤泥和我们的许多陈旧的偏见统统清除干净.这将是一项非凡的事业,恐怕得仰仗更多具有人文情怀和自然科学修养的知识分子投身进来.

 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,得记住一个教训:读历史,切记要存疑,不可全信.

标签: 理工科 中国 历史 文学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